兰州理工大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网 >> 红柳人物 >> 正文

【2024师德标兵候选人风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喇培清

  • 作者:
  • 浏览量:
  •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日期:2024-07-14


喇培清,男,甘肃临夏人,1971年10月生,回族,理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为学校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

喇培清出生于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小就积淀了大西北人的粗犷性格,却在经历了20多年的实验室生活后,变得细致谨慎、严谨有序;他曾远赴英伦,利用牛津大学先进设备,夜以继日研究突破纳米晶合金制备技术;有幸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从内心感慨和平崛起的祖国凸显出的强大力量和蓬勃发展后劲,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他是一名平凡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在平凡岗位上从小处着眼,逐步破解纳米金属材料奥秘同时培养了许多先进金属材料及其制备加工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

强化学习信念坚定

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思想实际,不断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结合工作实际,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管理水平;三是结合党风廉政教育等活动,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执政为民意识。

言传身教桃李芬芳

喇培清从不忘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勤奋工作、善于思考、勇攀高峰,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阔同学们的眼界,鼓励同学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突破自我、勇攀科学高峰。善于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学有所成。

除完成教学课程外,先后指导100余名本科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工作,80余名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完成了学业。指导的2名博士研究生获得甘肃省优秀博士论文。毕业的学生已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位骨干人员,许多人已做出突出业绩,获得了单位好评。

笃行苦研硕果累累

喇培清团队将纳米材料技术作为提高钢铁材料力学性能的新途径。经过多次反复试验,首先通过铝热法成功制备出了大尺寸纳米/微米晶碳钢、不锈钢和共晶铸铁,其中低碳钢强度接近1000MPa,拉伸塑性超过20%,304、316L不锈钢强度远高于1000MPa,拉伸塑性超过20%,微纳结构2205不锈钢强塑性为已报道的金属材料的最佳值为世界领先水平。相关论文发表后,得到了国内外纳米晶金属和合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白口耐磨铸铁材料广泛应用于矿山、铁路和流体机械中,该材料中添加镍、铬元素,使得塑性得以改善,但制备成本提升了5~10倍,给用户和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经过不懈探索,研发出了一种无合金元素添加的纳米结构白口耐磨铸铁,其强度和硬度与高镍白口耐磨铸铁相当,同时伸延伸率提高到了3%,达到了国内外所报道的最高值。替代高合金白口耐磨铸铁材料推广应用后,将为低价资源的充分利用、高价资源的低消耗做出示范,对减轻环境压力、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些研制的材料已应用到国家高新技术领域,并出口国外,铝热反应制备先进材料技术及其设备已在国内得到了推广。

喇培清曾两次作为访问学者到国外工作,尤其是200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工作了半年。在此期间,因为其废寝忘食的工作态度,短时间内所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果,使得他有机会去美国工作。但心系祖国,按时回到了祖国,加盟了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与牛津大学David Cockayane院士合作,研究揭示了铝热反应熔化技术中纳米晶形成的物理机制,为液相凝固法制备技术纳米晶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技术与传统的块体纳米晶材料制备方法相比,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能耗低、有潜力制备大尺寸纳米晶材料的特点,为该技术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这些年来,喇培清团队获得了20余项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这些专利不仅仅是纸面上的成果,而且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制备的新型硼化物纳米材料可应用在先进航天推进系统中。与酒泉钢铁集团合作研发了轨道交通同301L不锈钢。

与科研团队一起获得2023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度甘肃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01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度国家基金委优秀项目奖,入选2002年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Intermetallics的论文在等国内外被引用3000余次,单篇最高200余次。多次被邀请到国际、国内主题研讨大会做专题报告并多次组织有关微纳结构金属材料国内外会议。

未来,喇培清团队更期待团队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更紧密地与甘肃省产业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地域特点的新型产业结构,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形成做出贡献。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视觉推荐

兰工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 86-0931 )-2973715

彭家坪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 86-0931 )-2973715

Copyrights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