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沁,女,汉族,安徽颍上县人,1973年4月生,民盟盟员,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参加工作,教龄至今已有21年,一直在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承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讲授,2005年至今累计为2000余名学生讲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除此之外还承担本科生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研创新训练等教学工作,指导硕士研究生14名。
吴沁老师热爱祖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扎根西部,乐于奉献,积极进取,努力践行“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红柳精神”,时刻以“师德”标准要求自己,将“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坚持党的二十大提出的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思路,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牢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培养服务祖国的有用人才。
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吴沁老师带领的课程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课程团队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感知我国机械工业从零起步的70余年的艰难历程,思考中国机械工业短期内追赶到接近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成为“第一制造大国”原动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扎根西部,建设家乡”的情怀。引导同学们从一个个鲜活的工匠事迹中,培养“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思考“大国工匠精神”,将其内化为本专业的精神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她对学生严格要求,因材施教,重过程重考核,不搞一刀切,不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变化,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求,竭尽所能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方面问题。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循循善诱地教授做人做事的道理,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在她的关爱和引导下,她带过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生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心理健康,更有数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在教育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吴沁老师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她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2015年她率先在机电工程学院开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充当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更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以目标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抓手,配合多元弹性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实现以教促研,科研反哺的教学特色,把握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并根据教学效果不断改进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2016年混合式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获得校级立项,同年发表教学论文《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2017年6月获得开云集团官网(中国)官方网站首届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同年8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获校级首批示范性混合式教学项目资助,同年12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获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创业教育慕课项目资助;2019年7月获得上海交大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优秀作品奖,同年8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慕课正式在智慧树网上线运行,目前已运行11学期,累计选课人数1.03万余人,选课学校215所,多所学校选用本慕课作为校内SPOC、共享课、翻转课引用或公开课学习;2020年12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获得甘肃省一流本科课程认定;2023年4月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也是机电工程学院第一门国家级课程。
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高加速度下滚珠丝杠进给系统时变多模态振动特性及实验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的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大惯量滚珠丝杠系统的分岔与混沌特性研究”获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7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吴沁老师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她始终坚守教育职业道德规范,注重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积极参与各种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拓展与企业及兄弟院校的合作,为教育事业献言献策,贡献智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和师德的内涵,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书写教育事业的美好篇章。